教育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缺陷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心理学 思维相关记录55条 . 查询时间(0.061 秒)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心理学课件 第二讲第五节思维与想象。
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心理学课件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心理学课件:第五章 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
在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中* ,我曾分析心理学的支离破碎、恶性分化的现状,并呼吁采取措施解决分裂的危机,实现心理学的整合。深入地思考发现,心理学之所以处在分裂破碎的危机中,除了学派的门户之见影响外,传统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造成心理学支离破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若要实现心理学的整合,则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倡导系统的思想方法。本文首先分析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心理学中的表现,然后阐述现代系统方...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它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运用进化生物学的资料和方法来探讨人类心灵的结构和起源。以遗传学的观点解释心理的构造和意识的机能,反对经验主义的“白板”论观点。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进化心理学为心灵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但是进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其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受到了不少批评。
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是近十年以来文化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以心理学关于思维方式的研究为主线,分析了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关于思维方式研究的思路转变。重点探讨了文化心理学关于东西方思维对比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这些分析对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指出了关于思维方式研究的未来方向。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该文通过综合国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反事实思维的定义、分类以及反事实思维的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范例说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是自动化过程,影响反事实思维产生的因素包括:正常性、结果的效价、与替代结果的接近性、前提的突变性和前提的突出性。目标-指向说则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过程同样受目标、情绪控制、态度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孔子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007/11/5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关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沦述,对于我们今天开发学生的智能,为“四化”培养人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智能是人的大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孔子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住了这个核心,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略论形象思维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2007/11/5
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形象思维问题可算得上是个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古往今来,虽然无数的创作实践都雄辩地说明了形象思维是个客观存在,但是关于形象思维究竟如何进行?艺术家如何能通过形象思维对客观世界获得某些本质认识?历来又众说纷纭,颇多争议。确实,
语言与思维的不同特点             2007/11/5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大家谈得比较多的一个方面。但语言与思维又各自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大家谈得比较少的一个方面。本文想就后一方面作些探讨。我认为语言与思维至少具有以下几个不同的特点。
黄宗羲与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萌芽             2007/11/5
近代思维方式在中国萌发较早,而形成较迟。早在明末清初,近代思维方式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绽开它最初的儿片嫩叶,它集中体现在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体系里。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可以说是当时代的觉醒者,是十七世纪中国的“巨人”。可是,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在思维方式领域内引起一场革命,这里有着深刻的社会
论创造思维             2007/11/5
近几年来,创造思维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创造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研究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材,已成为许多科学、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关于创造思维的许多理论问题迄今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现在,本文拟从创造思维与再造思维、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等两个方面,来揭示创造思维的性质、特点、结构及培养,不奢求全面地探讨创造思维的所有问题。
编辑作为一种职业,和其他工作一样,有它自己特有的思维活动形态,即编辑的思维活动首在创造、贵在求异、重在判断。而这一思维活动的特点,又是由编辑工作的思维对象所决定的。今天,我们致力于对编辑学的建立,其中对编辑思维的特点及对象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当我们了解、掌握和研究了编辑的思维特点和对象后,就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一要了解编辑思维的特点,必须先弄清编辑思维的对象。我们说编辑的思维对...
自组织理论对教学过程的新思维             2007/11/5
长期以来,有关教学过程的探讨研究,基本上局限在认识论范围内,停留在思辨水平上。对一些主要问题的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更长”,各持一端,毫无结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变换一个思维角度,也许能使我们从迷谷走出来。例如,关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客体问题,不论是“教师中心说”,还是“学生中心说”,都没有从系统整体来思考教学过程,难免走向片
中国传统思维浑沌说质疑             2007/11/5
近年来,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思维具有浑沌的性质。如《湖北社会科学》于1988年第6期发表李明华的文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致思倾向、思维特征和思维格局》,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自然和谐,习惯于融汇贯通地把握事物,而不主张从局部、从细节上把握事物”。又如1989年张立文在《中州学刊》第2期上撰文,(《论中国传统思维及其特征》称中国传统思维是一种“浑沌思维”,“它没有把各种各样的事物分门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