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认知心理学相关记录203条 . 查询时间(2.304 秒)
国际知名老年学杂志Journals of Gerontology: Psychological Sciences刊发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张昕老师的论文“Negative Self-perception of Aging and Mortality in Very Old Chinese Adults: The Mediation Role of Health...
成瘾性药物强化操作行为反应是药物滥用与成瘾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种操作式条件反射的获得过程中,环境/线索与药物奖赏效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是长期戒断后环境/线索会诱发复吸的重要原因。以往研究关注受体或蛋白激酶在成瘾行为形成中的作用,但无法解释该行为能长期维持的原因。DNA甲基化主要通过在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胞嘧啶上添加甲基,阻碍转录因子的结合,从而长时程抑制基因表达,可能是成瘾行为长期存在的关键分子机...
2020年6月2日,《Cerebral Cortex》在线刊发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纳家勇治研究员课题组的论文“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represents the object-based cognitive map when remembering an egocentric target location”。在一个我们熟知的空间环境中,当我...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发布2020年度青年科学家榜单,对推动科学发现前沿的来自14个国家的25位杰出青年研究人员进行表彰。我校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易莉研究员入选榜单。这些科学家年龄都在40岁以下,由顶尖研究机构根据研究卓越性、领导潜能和对服务社会的承诺等标准提名。他们对推动科学前沿作出了重要贡献,助力改善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包容性水平,推动社会平等。他们的研究涵盖儿童心理学,化学...
中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把语言加工能力作为指标,结合相关神经表征与机器学习方法,来判断“植物人”残存的意识水平,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参考。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王立平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毛颖/吴雪海团队合作完成,相关研究论文以《探索意识障碍患者层级语言加工》为题,于北京时间5月25日深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上在线发表。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的科研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研究纳入40名精神分裂症非吸烟住院患者,通过比较患者在使用5毫克、10毫克或20毫克托烷司琼治疗一天后,对其认知和感觉门控缺陷的即时影响。研究采用可重复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定认知功能,采用条件-测试P50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记录P50成分,以此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近日,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钟毅平教授课题组在国际SCI、SSCI期刊《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上发表其团队在社会奖赏加工神经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Exposure to money modulates neural responses to outcome evaluations involving social reward》。该论文...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燚娜课题组首次揭示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内部成员的神经活动同步性在群际冲突中的作用机制。该成果4月2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在群际冲突中,群体成员会不惜牺牲自身利益甚至生命,帮助群体在冲突中获利。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这种“疯狂群体”的起源,这种群际极端行为的神经机制更是未知。
近日,我院陆昌勤研究员受邀请担任国际应用心理学期刊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副主编。该期刊是有百年历史的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Psychology, IAAP)的会刊,2018年IF为3.265。近年来,陆昌勤研究员在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
近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臧寅垠研究员继获得英国心理学学会(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BPS)临床心理学部的特许心理学家(chartered psychologist)后,又获得该学会的Associate Fellow(AFBPsS)资格。Associate Fellow是由英国心理学学会颁发的重要学术头衔,旨在为表彰该头衔获得者在心理学领域多年的经验和贡献。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的陈楚侨研究员及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合作,针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情感体验与动机行为的分离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者采用了一个基于计算机的行为任务,对4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44名抑郁症患者、43名双相障碍患者以及43名健康个体的情绪-行为分离模式进行了考察。研究也同时采用了一系列临床评估量表对被试的快感缺失情况进行了...
疼痛是什么?几乎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即便是只有几岁的孩童,生活的经验也足以让其明了“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过,要具体描述自己有多痛却又不那样简单,让别人知晓自己的疼痛则更加困难。事实上,对疼痛的客观和准确评估是疼痛研究的最大难题之一。 以往研究发现,疼痛诱发的gamma频段高频振荡信号(gamma band oscillations,GBO)是最能客观反映疼痛程度的特异性生物指标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压力和亲子关系的变化,青少年精神疾病特别是情绪障碍呈上升趋势。《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青少年常见的外向障碍包括多动及注意力缺陷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等,内向障碍包括焦虑症、忧郁症等。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贾天野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冈特·...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王立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陈霖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拓扑变化削弱小鼠对视觉威胁的本能防御反应”(Topological Shape Changes Weaken the Innate Defensive Response to Visual Threat in Mice)正式发表在Neuroscience Bulletin期刊上。深圳先...
中国科学院大学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温州模式发展研究院院长时勘教授4日表示,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美国、加拿大、亚洲组织与员工促进协会等近30位专家学者,已联合发起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学研究倡议,呼吁全球的心理学者团结起来,探索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 时勘教授当天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说,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学研究倡议,主要内容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